熟年夫妻的相處之道02:放手
作者:楊旻鑫
熟年夫妻接下來還要學習放手。比如小孩子長大了,父母要知道放手。知道小孩有自己的意見,雖然彼此價值觀不同,但還是會在乎父母、尊敬父母。可是你不會再那麼多的保護、涉入、干涉跟控制。對伴侶也會有些放手,有些東西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過問。比如說有人就不想再守在家裡,要去旅遊,另外一半可以成全,有時候也能一起參與。這個新的節奏要怎麼協調?不知道,他們要創造出來。可是有些人是不放手的。
過去的恩怨跟舊帳要歸零,隨風而逝。所以他們其實會經歷一個狀態,其實成年期以後就開始這樣,累積了一些恩怨,就會被迫一直算舊帳。舊帳有時候要好好算,有時候就是要放下。到這個年紀,總該要往那邊走了。或是你的子女也要看見你的父母要往那邊走了。關係要有個新的界定,有時候也許兩個人這時候分居是比較好的。不一定要離婚,可是會有分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各自去找新的伴、新的對象,各自有各自的活動。像有些人就會開始學社交舞、跳舞,有些去爬山。而且現在網路時代幫助這些中老年人擁有新社群的可能性。
我們看很多熟年夫妻,尤其六、七十歲的人,像家人或是手足的情感。他們是很有默契的,也蠻依賴彼此,就可以讓彼此各自有各自的生活,那種契合度是很流暢的。但還有一種變形,有些人看起來一直互相吵架,可是又離不開對方,他們可以相安無事的過生活,這種其實也是一種親密,只是兒孫要看得到,所以兒孫也要對父母稍微放手。這個其實跟我們對情緒的分辨能力也有關,我們是用這個在分辨的。如果沒有太多惡意,只是習慣鬥嘴,我們會說他們是ok的,是在一起的,不是一定要甜言蜜語才叫做親密。他們能夠好好一起生活,節奏感對,生活有默契,這也是一種親密。
所以能夠放手或放下,他們甚至會走到一種感恩的狀態。知道對方有照顧自己,兩個人互相扶持,不用嘴巴說出來,可是你知道他有把你當一回事,感恩對方,這就是一個好的中年伴侶會有的境界。
放下要很多心理條件,比如說你要開始回顧人生,發現自己得到什麼,收穫什麼,失落什麼。允許人生失落,讓大家歸零,火氣全消。最後可以過一個比較自由跟簡樸的日子。你在年輕的時候你會抓,想要爭取很多,可是你在中年以後的心理狀態,慢慢要簡單樸實,不要再去抓太多東西,因為那都會帶來更多的痛苦。你可以去探索,可是你不用去抓東西,這個孔子也有說,「戒之在貪」。所以我們都說叫做「放」嘛,放手、放下、簡樸,這樣你才會開始獲得一些心靈層面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