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在婚姻裡受到束縛,後悔不該結婚
本診所執行長楊旻鑫受康健雜誌訪談,談伴侶進入婚姻後的關係變化及如何因應,以下是文章分享。
原文刊登於《康健雜誌》: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3972
作者 / 吳若女
我結婚快2年,沒多久就有點後悔,覺得是否不該結婚?一開始,兩個人在一起還滿甜蜜的,生活裡多個伴總是不錯。
慢慢的,我開始覺得有點窒息,因為太太對我要求很多,像是下班最好能回家吃飯、收入能再多一點、週末應該有兩個人的時間。如果我不想,她就不高興,說我怎麼跟結婚前都不一樣。我覺得充滿束縛,像被綁在小籠子裡動彈不得,似乎連氣都快沒有了,我只想逃出去。
專家解答|楊旻鑫(台北大心診所執行長暨資深心理師督導)
現代的婚姻現象跟過去很不一樣。從前的婚姻有標準答案,有清楚的定義與想像:像是男主外女主內,角色分工很清楚,或要傳宗接代,很多設計是為了孩子而準備。
但現代社會劇烈變化,許多框架被打破,連關係也不再有標準答案。對於婚姻的理解和想像,就得回到兩個人的背景、習慣和價值觀,去了解彼此想要什麼樣的婚姻和生活。
因此,現代人需要談戀愛、先認識對方再結婚,溝通要從婚前就開始練習,婚後才不會磨合得那麼辛苦。不曉得你們婚前的溝通如何,就從你現在碰到的困難與疑惑談起。
腦內分泌的催產素幫助我們墜入愛河
首先,你覺得甜蜜不再,而太太覺得你跟結婚前不一樣了。這樣的感覺很正常,愈來愈多科學研究證實,當人有愛的感覺出現,進入甜蜜期時,其實是有大腦機制的影響和控制,此時腦內會分泌出「催產素」,製造幻想的泡泡,有助於彼此相愛,繁衍下一代。
因此在談戀愛和新婚之初,常有一種戀愛式的幻覺,覺得彼此簡直是天作之合,但當雙方靠近到一個程度,幻覺會慢慢消失,會看到兩個人其實不一樣。所以感覺兩個人不合很正常,並非有所隱瞞或是被騙了。
婚後先生容易變成小孩,太太容易變成媽
第二,不可否認,婚後的改變,也有性別上的差異。婚前是交往和求偶階段,男性通常較積極,女性會覺得很受照顧,好像男生眼裡只有自己,是一個配對的過程。
在交往過程中,會有獵人獵物的邏輯,就是男性會努力追求他的目標,但當目標到手,慢慢穩定下來後,也會逐漸鬆懈,放掉原本的積極殷勤,覺得過生活就好。所謂過生活,是指男性會變得跟小孩一樣,想被照顧。在許多家庭裡,男性被照顧的其實比較多,男性潛意識裡,也渴望結婚後被照顧,婚前婚後有所不同。
而女性在婚後會變得較有責任感,會管東管西,跟媽媽一樣。結果是太太變成媽,先生變成兒子,才會有很多婚後不適應的故事跑出來,7成婚姻都會見到這樣的結構。(推薦閱讀:愛一個人難長久 到底是我的問題還是不適合婚姻?)
女性對家的想像較豐富,男性較簡單
第三,每個人對家的期待和想像很不一樣。很多女性對家庭的想像常常是:我們應該如何如何、家裡應該是怎樣怎樣,看起來好像不傳統,其實裡面仍藏有很多傳統的價值設定。但很多男性對家的想像卻是很單調的,希望太太把家事做好,就可以去做自己的事,逍遙自在。
例如,有些人很在乎家的形式,像你太太要你回家一起吃晚飯,週末要在一起,有兩個人的時間,對她來說,這樣才叫做家。但有些人的家是比較疏離的,可能一星期吃不到一次飯,不會有太多時間相處。大家的設定內建不同。
不過有形式,不一定有內涵和品質。有時候有品質的溝通,勝過每天行禮如儀的在一起。因此,想要家有什麼樣的形式、要到什麼樣的品質,是現代人得去理解和學習的。
而你似乎還沒有想清楚婚姻是怎麼一回事,還有一點「黃金單身漢」的味道,想要有較多的個人空間和時間。這有兩種可能,一種是你心態上還沒準備要當大人,如果是大人,會在個人和關係之間求取平衡。另一種可能是在你成長過程中,是不是需要很多個人空間?如果是,也可以去思考為什麼?當然也就是調整自己和學習溝通的開始。
溝通需要練習,而且不放棄
溝通並不容易,但也不抽象,建議你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開始練習跟另一半溝通。
1. 先看到彼此的差異。
如前所說,談戀愛時會有許多幻想,是戴著浪漫玫瑰色眼鏡看兩人關係。但是當粉紅色泡泡逐漸退去,愛情幻想不如過去旺盛時,就是看到兩個人真實差異性的開始。但這不是愛情的幻滅,而是更真實走入兩個人的關係,看到兩個人的不一樣,不一樣是正常的
2. 帶著好奇探索對方。
很多男性只有在追求另一半時有好奇心,婚後似乎就失去關注力,這跟前面提到獵人獵物的邏輯有關,當男性覺得穩定後,就不再把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另一半身上。其實結婚後更需要去理解另一半、甚至另一個性別是怎麼回事。
像是太太為什麼這樣想、她的邏輯是什麼?現代女性多有自主意識,可表達得很清楚,不過也有部分女性較被動,不太有主見想法,但不管哪種類型都應該試著去了解。比如,你可以帶著好奇心,用較輕鬆的方式跟太太聊聊,「下班後一起吃晚飯為什麼對她這麼重要?」「如果收入沒辦法增加,會對現在的生活造成困難嗎?」或「週末兩個人在一起,是想做什麼?或可以做什麼?」
3. 理解彼此的背景和價值觀。
兩個人在一起很甜蜜,但也會面臨不同生活習慣和價值觀的衝擊。一般來說,夫妻會先吵生活習慣,像是牙膏要怎麼擠、馬桶蓋要不要拿起來、碗盤誰洗,這些生活點滴看似瑣碎,卻會因為習慣上的舒適度,影響到情緒狀態。
而價值觀不同是更深一層的摩擦,像是用錢的習慣、對未來的規劃、對成就的企圖心。例如,兩個人要賺多少錢才算夠?要爬到什麼樣的社會地位?先生是要很有事業或當家庭主夫?男性常需透過工作獲得成就感和自尊心,這是女性知道的嗎?男性自己知道嗎?還是嘴上說「胸無大志」,但被看衰時就會發脾氣?
在處理生活習慣和價值觀的差異後,到最後都是在處理內在的不安全感。很多人進入婚姻,看起來像是在找伴,實際上是在創造對家的渴望,想彌補過去原生家庭的不足或遺憾,想要對方來當自己無緣的父母,抓著親密感不放。像有些男生查女生查得很緊,猶如人體監視器,其實是想找一個媽媽來陪他;有些女生對男生要求很多,當伴侶不能滿足她,她會非常不滿,也是對父親的追尋。
人有這樣的需求很正常,但不能無止盡的擴張,需要適度節制,像是看到伴侶一直在付出、快撐不住了,就要適度收斂自己的需求。而成熟的人,要看到這是自己內在小孩的需求,要學會跟自己原生家庭的父母討,或是學會滿足自己,而不是無止盡的要求另一半來滿足自己。
如果能深入理解彼此價值觀的不同和內在的不安全感,就可以再進入下一個階段。(推薦閱讀:陶晶瑩:婚姻是最恐怖的修行,別執著小事以免失去對方)
4. 在一進一退間學習溝通和調整。
理解對方是一回事,能不能接受又是另一回事。夫妻間吵架,常常一開始是吵誰對誰錯?再來是吵誰比較大,聽誰的?這是親密關係裡的權力鬥爭。表面上是吵柴米油鹽,其實是在吵權力,吵你有沒有尊重我,最底層的是你有沒有在乎我,你要聽我的話才愛我,如果是這樣設定,互動就會很糾纏,衝突很難處理。
在你的描述中,太太看起來有這樣的傾向。她似乎一直在確認,你有在乎這個關係、在乎這個家嗎?如果有,就表示有在乎她,有在乎她,就是有愛她。她沒有說出口的是:「你到底愛不愛我?」這應該是她的邏輯。
在吵架中,能把「我真正在意什麼」講出來,是很不容易的,也就是很難的溝通藝術。在現代注重平等的兩性關係中,關係是動態的,平等也是動態的。有時可以我讓你,有時可以你讓我,有時還可以找出第三條路,彼此妥協。
比如先生從小過得很苦,所以特別節儉。身為另一半的你,有些地方可接受他的要求,對支出開銷謹慎一點,有些地方可建議他,對自己或家裡寬裕一點。再比如,太太從小被要求要長姊如母,所以特別強悍。同樣的,身為另一半的你,有些地方可配合她的要求和期待。有些地方你可說自己的期待,希望她溫柔一點,如果她是很追求效率的人,也可以提醒她不要那麼急。
身為另外一半,不一定要完全接受,也不一定要完全拒絕,可以有彈性的變化。所以我們常說,理解是一回事,接受是一回事,至少是兩個階段,可以談,可以彼此了解,在一進一退間學習溝通和調整。
5. 不要害怕衝突,也不要迴避。
最後,還有一個文化現象,就是男性容易迴避。面對衝突時,男性要不就讓對方,要不就閉口不言,久而久之真還說不出自己不高興在哪裡,也說不出自己要什麼,而是用沉默和冷戰來表達,這叫做迴避衝突的習慣。雖有性別差異,男性居多,不少女性也會如此。
不管是男性女性,我們都鼓勵雙方,在面對衝突時,不要害怕也不要迴避,按照上述所建議的,一個個不斷練習,終會看到改變。(推薦閱讀:10祕訣,讓婚姻常保新鮮)
別讓婚姻變圍城,進去後想出來
現代婚姻的定義是動態的,可隨著雙方狀態調整,沒有標準答案。隨著婚齡和年齡的成長,關係樣貌會持續變化,像是有小孩後,隨著孩子成長,整個家的模樣也跟著劇烈變動。
因此,進入婚姻的人應拋棄兒童期的天真想像,以為結婚就是王子與公主幸福快樂的在一起,而是兩個人要一起學習,成熟長大。
否則就會有錢鍾書所說的:「婚姻像圍城,在外面的人想進去,進去的人想出來。」關鍵在於已婚者能不能處理幼稚的幻想,能不能承擔幻想破滅後所帶來的責任。
因為承擔責任很挑戰,所以人又會有逃避責任的需求,那是幼兒內在的小孩狀態,一方面要去滿足它,另一方面又不能被它控制,因為人長大後有社會責任,要學會對自己負責任,對其他人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