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診療室】孩子的情緒出口,需要我們的幫忙
💙多多猜測孩子的想法,可幫助我們了解孩子
💙從他的問題,再一起想出最適合的方法
💙別急~我們跟孩子都需要慢慢練習
✅ 你了解自己的情緒嗎?
其實我們大人常常都對自己的情緒並不了解,甚至會把自己的情緒關掉,導致對自己的情緒越來越不了解。等有小孩時,會變得不知道該怎麼辦:小孩崩潰了,要不要處理?怎麼處理?不處理,別人又會怎麼說我的小孩?
✅ 小孩的情緒發展
8-10個月大時,開始『認生』,那時有些媽媽連上廁所的自由都沒有,奇怪,他沒有安全感嗎?這是小孩“很正常”的心理發展,因為開始有『我』了,知道我跟媽媽不一樣,因為開始認生,小孩必須要透過大人來判斷現在有沒有危險。1歲多就是到處『亂摸亂碰』,大人因為怕危險就制止小孩,然後就換小孩崩潰。2歲會說『不要』,問小孩什麼,他都說:「不要」,所以這時候誰有情緒?其實在崩潰的都是我們大人。2歲半到3歲有一段時間稱為『玻璃心』階段,這個時候有幾個情緒狀況剛好都交會在一起:
- 第一個,自我中心,高峰。
- 第二個,秩序感,高峰。
認定「這件事情就是要這樣!」、「這是媽媽的位子!爸爸不可以坐!」、「這個門是誰在開的?別人就是不能開!不能碰!」這叫秩序感,他認為世界就是要照他的想法去運作
- 第三個,他們會講話,可是表達能力很差。
如果你的小孩最近正在2歲半到3歲,你會很忙,因為小孩一天到晚崩潰,而且崩潰的強度很高。如果3歲前後的崩潰玻璃心,你有沒有好好接觸,其實會影響到以後跟青少年的小孩之互動關係。當在那個崩潰當下,因為不了解他而對他情緒的態度是拒絕、逃避的,基本上小孩在青少年的時候不會想找你談,因為你在2、3歲就這樣對待他,不去面對。但也別太擔心,只要做到:
保護他的安全.不要傷害自己.不要傷害別人.慢慢練習
3歲4歲時,玻璃心的情緒會稍微pass,可是另外一件事情出來了:『很愛嗆人』。4歲的小孩很討厭的地方就是,他們很伶牙俐齒,總是有辦法說出、做出讓你生氣的事情。你看,這又是大人的情緒…5歲時,小孩會開始問你:『為什麼不可以』。你要跟他講道理嗎?沒有用,他就是會不斷不斷地質疑你。到了6歲後,會比較好嗎?沒有,6歲會進展到:『媽媽你不要再說了!』、『好了!我知道了!』、『你很囉唆耶!』。
小孩的情緒發展是隨著語言在變化的,情緒很重要的就是『你要先知道自己怎麼了』,他要先知道自己有情緒,才有能力表達。基本上3歲以前沒有什麼表達能力,小孩是講不清楚的; 3歲以後的差別,就是有沒有在3歲以前常常猜小孩的想法跟感覺,讓他吸收你的語言表達, 3到6歲才有能力講出來。
✅ 3歲小孩之“餅乾破掉”理論
餅乾破掉了,你幫小孩拼回去,但還是一直大哭,這裡發生什麼事?他的認知跨不過去,餅乾怎麼可以破。小孩常常認為我們有魔法,我們可以把破掉的餅乾完整的拼回去。其實你跟他解釋是沒有用的,他就是有一個情緒過不去,他的認知沒有發展到那裡,所以老師通常會把破掉的餅乾直接吃掉,換一片新的,這樣最快,不然跟他解釋:「這個破掉的,接回去一樣啊!」孩子還是說:「不一樣!」,但別擔心,像這樣的崩潰,一段時間後就會過去了。
✅ 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是有“方法”的
『餅乾破掉』這件事情,小孩很生氣,而這個崩潰的情緒是「他遇到事情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他要大人來幫忙,剛剛老師很好的示範,就是把那一塊餅乾吃了,然後變出一個完整的餅乾,孩子就會了解到:「喔~爸爸媽媽是有『方法』的。」讓小孩辨識情緒之後,要給他方法。到了小學,語言表達能力更好了,但小孩還是會生氣,沒關係,小時候的經驗告訴他,爸爸媽媽會有方法的。如果大人是用用生氣的崩潰情緒在處理:「餅乾破掉就破掉了!哪有什麼好生氣的!」大人比小孩還更生氣,這樣有用到方法嗎?沒有,只有大人跟小孩在對吼,兩個人在比兇而已,崩潰的情緒沒有辦法解決,然後就會延伸覺得這個小孩怎麼那麼難搞,講也講不聽,所以我小孩還小時,要告訴他有一些方法,不管是變魔術也好,告訴他「方法」是可以解決的。
✅ “陪伴”與“一起想辦法”
上小學之後,語言表達能力更好了,但孩子還是會有生氣,還是會遇到挫折,怎麼辦?「跟他一起想辦法」。大人要帶著孩子去想:現在生氣了,什麼事情不高興?那我們要怎麼做才可以讓這一件事情達到他的目標?有關達到目標這件事情,還有「父母的高標準」問題。當大人的標準很高時,你們一定會搞得沒完沒了,所以這個情緒的背後,有時候要去思考父母對於自己的高標準,是否也放在孩子身上?小孩的接受多少程度?其實只要“夠好的狀態”就好了。
當遇到挫折、難過的狀態時,通常會回到自己身上,覺得自己可以更好,但是沒有辦法,所以需要大人去引導,看到自己對這件事情的挫折、難過。父母的角色就是「陪伴」,讓孩子知道,有這樣的情緒沒有關係,我們可以一起陪伴、看見、表達,同時也一起想辦法,事情就一定會有出口的。
YouTube:https://youtu.be/xkHLwQbwQT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