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生孩子3-孩子到底需要甚麼?】
「什麼是孩子需要的?」一直不是亞洲國家或是華人文化所在意的,因為小孩子要聽話,順從父母就好。我們文化焦點不太在意小孩子的內心狀態,不會去問他們要什麼,我們只會說他們該學什麼,學問要怎麼做;注重認知的發展,要怎樣能夠聰明,要怎樣才會乖。所以我們對孩子的在意是乖不乖,乖的意思就是你符不符合社會的規範,你符不符合大人的要求,你能不能順從聽話,可是不太知道孩子要什麼。
我們對孩子的設定是我對他好,給他一個良好的物質生活,那我就對他很好啦!可是人類需要兩種糧食。一個是物質上面的糧食,而且人只要餵飽就好了,不是要很豐盛、很豐富,你餵什麼小孩子就吃什麼,不然各民族的飲食內容都不一樣,為什麼人類都可以適應,在沙漠、高原、高山的小孩他們就吃不飽嗎?他們還是很容易被餵飽,所以一個是物質上的飽。另外一個是心理上面的糧食,在亞洲文化蠻容易被忽略的。因為心理上的飽有兩個門檻,第一是經濟要好到一個程度,才會注意到有心靈層面的需要。第二是心理上的飽需要受過訓練,那是一代傳一代無形的資產,你要有好好被對待過,你才會好好對待別人、對待自己的小孩。
你要能夠感受到他內在需要什麼,比如小孩子心靈需要養份,第一個是被注意到,第二個是被肯定到,合起來是一個很細膩的觀察跟注意,去看他要什麼。他情緒不好的時候可以理解他、容納他;快樂的時候也有人一起同樂。一種是同步,一種是被理解的感覺。這是很細膩的注意力,其實要狀態好的家庭才能夠較完整提供。而且更奇妙的地方是它跟物質不太有關係,很多經濟很好的家庭其實也提供不了這種心理上的養份。而且這也沒辦法外包,外包的話小孩就是認同其他人,他還是不會認同爸爸、媽媽。如果這個家庭沒有提供一個細膩的注意力的話(簡單來說叫「溫暖」),到青春期就更有理由去討厭父母、反抗父母。
現代的社會又跟以前不太一樣,以前的婚姻比較跟經濟分配有關。而這五十年以來,全世界都在走自由戀愛路線,自由戀愛的風險就是相愛容易相處難。所以父母相處如果有問題,整天吵吵鬧鬧的話,更難把注意力放在小孩子身上。基本上靈長類動物有一個特質,就是很在乎父母親的狀態。所以看起來小孩子有問題、很叛逆,他的內心其實都是很牽掛父母的,年紀越小的小孩越容易受到影響,甚至一直到18歲以前,對父母的牽掛是生物的本能,只要父母不斷有戰爭,不管檯面上還是檯面下,小孩子都可以隱隱發現進而受到影響。
所以簡單來說有不快樂的父母,就會有敏感、彆扭的小孩。他們會捲進去,不僅沒有得到父母的注意力,還會把注意力偷偷的放在父母身上。這也是拒學的小孩越來越多的其中一個原因,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小孩子不上學,表面是他們很懶惰,有很多狀況,背後一層是他們父母的教養不一致,讓他上不了學,好像可以予取予求。可是最深層的是,這種教養不一致,什麼事情都沒辦法合作的父母,常常吵吵鬧鬧,所以這個小孩情緒也大受影響,也沒有力氣去上學了。拒學小孩至少有一半以上,父母的感情基本上是不和睦的,所以孩子要得到父母的關注。我們會關注小孩的成績、他衣服穿得怎麼樣,關注所有表面看得到的,各種物質層面的東西。然而抽象層面、心靈層面的東西,沒有經過訓練、沒有處在一個冷靜狀態的大人,基本上是無法提供的。
以前的社會不太在乎這些,小孩子莫名其妙就長大了,都還是有很多人被情緒所困擾,只是之前為了生存就很辛苦了,沒有力氣管這些。現在是經濟穩定到一定程度,才有餘力開始注意這些心理困擾,也會把它說成是文明病,好像是過得太爽才會有的。其實反過來邏輯應該是,物質過得豐盛以後,才有餘力去注意這些一直受苦的部分,不然連活著都有困難了,不可能再額外去注意這些東西。可是心理的困難一直都存在著啊,處在貧窮、飢荒的人也有,處在戰爭狀態的人也有,只是那是一個資源嚴重不夠的狀態跟世界,怎麼可能還有餘力去注意這個部分。在那種情境之下大家都很痛苦,個性也會變得很扭曲,就是人吃人的世界,什麼扭曲的事情都做得出來。自然也不用去管這些痛苦,痛苦就可以轉成行動。這一百年來,有一些國家才慢慢進入太平盛世的狀態,人類歷史在一百年前,都是處於貧窮線以下的狀態,一直都活得很辛苦,所以就只能專注在活著、權力鬥爭跟戰爭的狀態,根本沒有餘力去處理人性的議題。
所以一個孩子需要什麼沒有人知道,亞洲的文化也不太提供這些認識的基礎,孩子被當成孩子是經濟富裕以後才慢慢發展出來的事情。不然在多數的社會,不管是遊牧民族社會或農業社會,孩子都比較被當成工具看待。把孩子視為一個「人」好好對待,讓物種可以更加提升,這比較像是人類世界的特長。也是慢慢這樣演化,經過一、兩千年的狀態,才終於找到一個方向,讓物質先豐富起來,小孩子才可以被專注地對待。所以這一百年來人類的整個創造力都是突飛猛進地飛躍進步,那跟持續有新的創造力湧現很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