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親密關係?

親密基本上是重要的,形式是會變化的。比如說全家福那是古老的形式,現在自拍那麼發達,你隨便拍都有,大家拍了一堆照片上傳,整天曬小孩,曬恩愛,難道他們婚姻就會幸福,家庭就會幸福嗎?所以其實要去想的是,為什麼對於這些形式有那麼多的執著。

有人他會定義他自己想要的家的形式,努力去追求,不也是他想要滿足他自己的需求嗎?為什麼會變成是好像他一直在扮家家酒?

很多人會在乎家的形式,這的確在第一個層次是他可以開始去正視、去面對自己想要的東西,開始去練習問自己要什麼。問題是在於日常生活家是變動的,如果你照著一個刻板的狀況想要量身訂造你對於家的需求,其實命運或人生會給你很殘酷的打擊,就是你常常會發現你是落空的。

因為真正的親密不是在這些表面的形式,而是在一個互動的本質。不然為什麼那麼多文化,物質狀態不一,都可以有親密的狀態,或是有不親密的狀態,因為跟外表的形式不是那麼的有關。你每年照一次全家福,可是其實貌合神離,那也沒有用。台灣古早年代很多人都會照全家福啊,可是爸爸還是會打媽媽,媽媽還是整天以淚洗面。過去的傳統家庭都用很嚴厲嚴肅的方式來形成互動,要嘛就打罵,要嘛就用成績來看小孩,很多小孩都憤憤不平,都不快樂,要就是忍氣吞聲,不然就是叛逆逃家,這種家就算照全家福又有什麼用呢?

所以親密基本上是最重要的,形式是會變化的。比如說全家福那是古老的形式,現在自拍那麼發達,你隨便拍都有,大家拍了一堆照片上傳,整天曬小孩,曬恩愛,難道他們婚姻就會幸福,家庭就會幸福嗎?所以其實要去想的是,為什麼對於這些形式有那麼多的執著。

很多時候是來自於一個是童年的缺憾,這裡面就有一個內心的傷口。第二個是,覺得自己的家很不好,有個夢幻泡泡式的幻想,想出別人家其實是比較好的,偷偷看別人怎麼運作他的家,就以為那是幸福家庭的定義,那他也沒有看到每個家有自己的千瘡百孔,每個家有自己難念的經,他一昧的只是覺得別人的家比較好,我家不夠好,所以在那裡哀怨。所以設定越多,其實很多時候是有一種不滿足,有一種哀怨在那裡作祟。

如果這個哀怨、不滿足、自怨自艾、自我否定不處理掉的話,你努力達成這樣子的形式,你也是不會覺得幸福跟快樂。因為事實上這樣子的女生,她們有時候都可以找到奴性很重的男朋友,幫她滿足所有願望,可是她還是嫌人家做的不夠好,她永遠都不滿足啊。男朋友已經夠好了,做牛做馬,可是她還是會說不夠。一個人只要心裡決定自己是不夠的,就算你請大羅神仙來當你的男朋友,你還是永遠都覺得不滿足啊。一個人決定進入餓鬼道,完全是無法被填滿的,除非他發現他有一個很深、很深的洞。

Author

yr3zi98y6xu5@sg2plcpnl0083.prod.sin2.secureserver.net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