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點超強烈人格特質,你是偏執的人生勝利組嗎?
我們文化對於「念書」是很要求的。華人文化一直都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概念,所以對於會讀書的人,會給予很多的獎賞,同時也很崇拜讀書人。擅長讀書會讓地位提高,獲得很多獎賞,整個文化的設計給予會讀書的人許多特權,他們可以很有系統的一步一步往上爬。這個像是古代科舉制度殘存下來的一種文化思維,就算已經從農業社會轉型到現在工商業社會,大家對於分數、念書的執著,在潛意識裡面還是非常的強烈。
有一些小孩基本上他們就是會念書,能力好,會念書跟做事能力不一定有相關。當然念書要有技巧,可是在智商上也不能太差,智商不錯的人比較容易把書念好。社會文化很鼓勵念書,父母也很期待小孩把書念好。念書念得好,很多父母都會很開心。多數小孩都很需要被肯定、被獎賞,得到父母的關心的。如果他是夠聰明、會唸書的小孩,就很容易藉由念書來讓自己可以擁有很多的好處、很多的資源。
在大學以前的階段,一個小孩要有地位的途徑不多,會唸書是一個最常見、常用的途徑。雖然念書的過程也會有很多挫折要克服,可是念書基本上是有方法的。他們如果能夠掌握方法,很容易得到一種很順利的感覺。成績好,大家就會讓他、聽他的話、寵他。所以他們也慢慢會得到一種好像他自己什麼事情都做得到,很順利的一種萬能或全能的感覺。那所謂的全能感是說,我只要夠努力,或是我也不用太努力,我就可以做得到,我心想就會事成,我不用面對太多現實人生的無常或是挫折。
『凡事都是可預期的,只要我想要,我投入了,就會有好的結果』。這個印象基本上是違反人生的真實狀況。人生真實狀況是,有時候你需要一些運氣,你才會成功、需要努力在正確的方向上,才會有好結果;有時候是需要他人的資源或是貴人的協助;有時候你自己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就把事情做順,或是你就會莫名其妙的失敗。人生很多時候是你再怎麼努力、或是你努力錯方向、或是你有不知道的盲點,你就會遇到失敗。
成敗有些掌握在你手裡,有些不在你手裡,很多時候人生是無常的,不是你努力就會有好結果。可是念書剛好相反,念書就是你夠聰明,你夠努力,你就會有好結果。所以慢慢的,這些人生勝利組、菁英的人,如果他們是一路順遂的話,他們就會有幾種比較強烈的個性。
1強烈的完美主義
他們追求效率,追求完美,很多事情他們都是可以控制掌握的很好。他們要求高品質,任何事情都要面面俱到,因為他們能力上面大致都能夠掌握。他們又很有企圖心、很積極,所以他會有很強烈的完美主義,希望身邊的人也要跟他一樣水準高,做事情都做的很周全,品質很好。 但延伸會有一種不適應型的完美主義。因為他們太要求完美了,以至於很怕失敗,他們就不把事情做好。這反而會讓他們有拖延的情況,很多事情做不好。大致來說,就是勝利組本質都有完美主義的傾向。 有種形容叫做Type-A的人格,也是一樣,也是在說他們事事要求完美、極端的,要求很極致的成果。
2萬能或是全能的自大感
這個是很隱諱的,他們當然不會外顯出來。很多勝利組他們看起來是很謙虛的,可是他們內心其實有個預設,就是我大部分的事情,我想要我就做得到,很多事情都會符合我的願望。意思是說,他們相信自己可以心想事成,所有事情都要在他們的預料之內,符合他們的掌握,他們是很要求一種控制感的。所以一旦邁入中年,遇到很多事情無法如己意的時候,那些失控的處境,就會開始讓他們產生越來越多焦慮,越來越多煩躁。逐漸有壓力症候群、失眠;情緒上會感到憤怒、不開心、不公平,憑什麼我那麼努力還會發生這種事情。 大概三十歲以後,很多事情是無法掌握的。包括你的友情、包括你的婚姻、包括你的升遷,其實很多都決定在別人身上。或是說人跟人互動會埋很多伏筆,日積月累久了就會開始出現裂痕,開始崩塌。真正發生的時候,這些菁英、這些勝利組們,他們會難以接受,非常的驚嚇,要嘛就是很憤怒,要嘛就是很焦慮。 另外,健康也不容易掌握在自己手上。雖然你可能會積極的運動,你覺得只要努力,身體就一定會健康,平時注意飲食,營養均衡。然而,如癌症的出現,有時雖然是有跡可循;更多的時候,根本是像天降橫禍一樣,你就是會出狀況。更不用說生命中會有許多意外:出車禍、親人出意外生病、受傷或是死亡,都會讓原來平順有控制感、高級的生活突然天崩地裂,就毀掉了。 上述狀況都會讓這個萬能感開始被打擊,出現很多失控,帶來很多不安,整個人生都像毀掉一樣的狀態。
3不會調節情緒
很多勝利組有一個傾向是,他們其實不太會調節情緒。他們不會控制情緒,用理性思考來壓抑自己的情緒。理性在現代生活中是非常好用的一個能力。大部分日常生活運作需要有條有理,掌握遊戲規則,邏輯能力好,這些都是屬於理性管理的範疇,不能讓情緒失控。 情緒不要失控,作法有兩種。一個是知道自己在意什麼,去安撫,這叫做「情緒調節」。另外一種就是忽略它、壓抑它,把它給排除,這個叫做「情緒切割」。情緒切割就會產生一種過度理性的狀態。什麼是過度理性?就是說,情緒會帶來一些身體的反應,自己身體已經有情緒了,可是我們的理性機制,意識上如果太過理性的話,他就會全盤否認這些反應,當作沒這回事。 其實血壓已經在高了,腎上腺素分泌了,已經有憤怒的反應、壓力的反應。然而意識上,他們可以完全否認,他們就非常的冷靜,非常節制,非常理性。否認自己情緒很多,完全不承認自己有情緒、有感性的狀態的時候,這種過度壓抑的情形,其實是這種勝利組常會有的狀況。 隨之而來會有很多不良的後果,因為身體不會放過你。身體一旦有反應就是一個生理訊號。它慢慢會在體內累積,所以情緒會累積,壓力也會累積,並不是你自欺欺人說沒有就沒有。只是說,因為我們人性的設計、人腦的設計,可以讓我們有很強烈的否認機制。 有些人過去受到各種傷害,讓他的大腦決定保護他的時候,他可以整個失憶、遺忘,所以否認機制算是很厲害的保護機制。然而過度濫用的話,也會帶來很強烈的反彈,等到身體承受不住的時候,就會突然出現崩潰的狀態。有時候會突然整個大失控,陷入憂鬱、低潮,或是說開始出現恐慌的症狀。 心跳會加快,其實他心跳沒有很快,可他以為他心跳跳很快。他整個腦子都當機,也對自己 點都沒自信,什麼事情都不能做。這種失控的樣子,他會好焦慮,好怪自己。因為一方面他整個情緒都冒出來、爆發出來;一方面他失控的經驗會讓他覺得好無力,他超討厭這種無力感的,他絕對不允許自己變成無能。這個完全打擊他以前全能自大的幻想的狀態,這是第三種特質。
4難有內在的正向回饋機制
其實一路以來順遂,追求成功,追求成就,追求分數的人,他們其實是比較難有內在的正向回饋機制。也就是說,他們都在看別人臉色。一切的成就感,一切的好的感覺,都是奠基在別人覺得他們好的狀態之下。成績好,那是一個抽象的東西,那個數字到底有什麼意義?其實是因為老師會肯定你,爸媽會肯定你,所以你就開始覺得:喔,我要把成績越用越好。然而成績對於一個人,有時候本質上不是那麼有意義的。你沒有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你只有為了別人的讚美,你才開始感到快樂。可是你並沒有做一件事情之後,你內在油然而生的快樂。 因外在而帶來的成就動機和內在產生的成就感,這其實不太一樣。一個是依賴他人給予的狀態,另一個是自給自足的狀態,但不是絕對只有一種才是好的,基本上兩個要平衡。可是追求成績卓越,追求父母、老師讚許的這種優秀學生,他們會把大量的精力投入追求外在的成就,也就是權威者的肯定 。 只追求權威者的肯定會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他們就會覺得是唯一的價值。可是他們沒有一種『就算你做不好,可是你卻樂在其中』的快樂,『我知道我是誰』的這種成就感。所以他們沒有從小慢慢累積、培養出一種比較深層、比較有滋養性的一種自我價值感,他們全部都是需要被讚美而產生的一種自我良好的感覺。 這個在深度心理學裡面會說,他們長出了一個比較堅厚的、跟真實感沒有那麼強烈的自我。用比較強烈的隱喻來說,他們長出一個虛假的自我,讓他帶著虛假的自我長大。他們其實的確工作會很順利,因為他們能力很好。他們的成就會很好,薪水也會很好,物質生活也會很好,他們找的對象看起來也會很好。
他們會在當人生勝利組的一個狀態達到巔峰的時候,到中年的某一天,他們會突然覺得這一切很沒有意義,他們會突然空虛起來,他們會不知道努力這一切是為了什麼。在某些很奇怪的時刻,他們會整個掉下去,因為他們其實沒有一個內在的力量支撐著自己。他們的「假我」會開始崩潰,因為他們的一生都在為他人而活,他們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他們要的東西,大家認為好的東西,外在成就的東西,他們都拿到了。那拿到了以後他要怎麼辦呢?他突然會有一種空虛崩塌的感覺,而且這是難以言語的,沒有人可以懂,他們自己也不懂。因為真的一切都很順利,可是他們就突然好像陷入一種低潮。 這表面是一種中年危機,可是實際上就是,他們一生在為他人而活,沒有為自己的平凡的快樂而活。他們其實不知道自己是誰,這個叫做「假我症候群」的狀況就會在某種特殊時刻,突然湧出來啃食他們。他們開始憂鬱,開始崩塌,因為沒有一種內在的累積,深刻的自我價值感,接著開始失控。
他們有幾種變形。比如說,他會突然厭倦無聊的婚姻,瘋狂的愛上某人,重溫他沒有體驗過的青春期,狂熱的戀愛冒險。他會發現他突然回春了,他因為一個好的戀愛而有好多悸動。其實那個就只是一個年輕美眉崇拜他的狀態,或者是因為脫軌的狀態讓他們覺得刺激。因為他從來沒有叛逆過,總是壓抑做自己或是犯錯的需求。他終於體會到他沒有嚐過的那種青春期賀爾蒙狂飆的經驗,他也不知道他在幹嘛。他35歲、40歲以後,有一種很激烈的失控。孩子不諒解他,他爸媽也不諒解他,他太太也不諒解他,他也不諒解他自己。可是他就覺得他實在是無法自拔,而且他可能會說:「對,我一定會再改,我這樣做對不起大家。」可是下一次又會再犯,可能找同樣的年輕美眉,或是換不同的對象,甚至有時候不是年輕美眉,而是比他太太姿色還要差的對象。他就是忍不住有這種失控帶來的狂野的感覺,那核心是因為他沒有所謂粗俗的做自己的經驗,他的自己其實都奠基在別人的肯定或讚賞,別人的認可,別人的眼光上面。他內在是被掏空的,所以很多菁英,為什麼抓成就那麼緊,因為他只有這些可以抓,他又要求完美,他又要求控制感,什麼事情都要做到,要面面俱到,他在意別人的回饋,別人的臉色,因此他就會抓得很緊,這是四種特質。
相關文章延伸閱讀 心理分享:人生勝利組的失敗人生,創造屬於自己的勝利人生
大心診所初診|立即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