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育兒🍀3歲玻璃心

 為什麼3歲玻璃心會那麼明顯?因為『自我中心』及『秩序感』。

 3歲的孩子常常認爲「事情就應該是這樣」,所以他們可以為了沒有按到電梯崩潰、鞋子沒擺好崩潰!如果你沒有意識到他正在這個狀態的時候,你也會很崩潰。
 舉個例子:失戀的時候我們也會崩潰,要怎麼樣才會好?一個是時間,一個是多失戀幾次就知道失戀是什麼感覺了。所以,「小孩按電梯按不到崩潰」這件事情會持續個十幾、二十次,慢慢的會發現他沒按到就算了,就是他這件事情已經pass了,可是孩子會找其他生活上的事情繼續崩潰。

 一開始玻璃心出現的時候,可能同一件事情他都要崩潰二、三十次,後面會發現只剩十幾次,後有越來越少趨勢。如果父母理解孩子是正處於玻璃心的狀況,你就不會覺得他有問題,而是知道他剛好在那個發展階段。孩子的發展階段是一個面向,孩子的特質也是一個面向,像秩序感。

 小孩的特質可整理成五種,大樹的書裡有寫,有興趣可以去找來看。

 有一種小孩是『觀察特質』比較明顯的,『安全』對他來說很重要,他就是希望事情都按照原來經驗的。例如:爸爸平常都晚上八九點才回家,突然比較早六點多回來時,他會崩潰,為什麼?因為打亂他的『秩序感』,如果你不知道他是這樣特質的小孩,你就覺得他怎麼了?怎麼這麼固執?怎麼什麼事情都要按照他的方式?其實不是的,是他先天特質的秩序感這個部分比較明顯,他希望所有的事情都要跟他以前認識的東西是一樣的。但家長就會覺得這個小孩很固執、很讓人崩潰,其實你可以去看這個小孩另外一面,就是他不會做危險的事。因為我們大人就是1234跟1243差不多,可是對這個小孩來說就是完全不一樣,他就會崩潰給你看。小孩的認知跟我們的認知是不太ㄧ樣的。

 我再舉另外一件事情,餅乾裂開了,你把它接回去說:「餅乾跟之前一樣呀!」,四歲以前的小孩沒辦法接受這件事情,為什麼?他們真的覺得不一樣。有一個可以對比的實驗就是說,兩杯一樣多的水,把它倒在不一樣的容器,一個是細長的,一個是扁平的,你問小孩那一杯水比較多,小孩通常會說細長的比較多,可是明明剛剛是一樣多的水。小孩有一些認知是還沒有跨過去的,所以破掉的餅乾你把它接回去,對小孩來說是不一樣的,但我們大人知道破掉的餅乾跟剛剛那一片是一樣的。這是時期的小孩與父母,就像活在平行不相交的兩個世界,即便你去說服他說:「這餅乾跟剛剛沒破掉的餅乾是一樣的呀」小孩還是沒辦法接受這件事情,甚至開始生氣。

 所以我們大人只能等他冷靜嗎?沒錯,【哭完再講】。如果你一直不要小孩有這種反應,這樣反而會不斷一直激發他,讓他繼續停留在這種情緒。【離開現場】也是一個方法,因為離開現場,可能原來的刺激源就消失了,孩子就會慢慢緩和下來。


↓點我報名↓
11/16大樹老師育兒系列課程

Author

yr3zi98y6xu5@sg2plcpnl0083.prod.sin2.secureserver.net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