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診療室】情緒要面對與練習,而不是逃避
可以生氣嗎?
可以兇小孩嗎?
「分離焦慮」的是小孩?還是大人?
孩子的情緒需要你來一起面對與陪伴
一對害怕孩子生氣的父母
一位高中一年級的女生,她跟媽媽說:「規定爸爸十點以前不准回家。」然後媽媽就真的去跟爸爸爸說:「你十點以前都不要回家。」是不是很誇張,但仔細了解後,原來父女之間曾有過衝突。衝突過後,發現女兒不知道要怎麼處理人際衝突,而且爸爸、媽媽也都不知道如何處理人際衝突與情緒,因此父母對孩子的情緒越來越害怕,只要孩子一生氣就不知道怎麼辦,最後就“讓她”,只要她不生氣就好,父母怎麼樣都可以。我們在這裡看到,這對父母對情緒完全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所以只要看孩子說要怎麼處理,我們就怎麼處理…
這位女生在學校的人際關係也不太好,因為她在跟同學相處時,呈現一個“小霸王”的狀態,她覺得同學都要讓她,因為在家裡就是這樣。當在學校與同學有衝突時,她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久了同學也不喜歡跟她玩,一天到晚都在生氣,一天到晚都要別人聽她的話。
這確實與她的家庭有關,在家裡面父母就是要聽她的話,但去學校時,與同學的相處就會出現問題。這看起來是一個『人際的衝突』,但其背後有情緒在裡面。
學習面對情緒
這對父母是在“逃避情緒”,他們不想要跟孩子有衝突,就用討好的態度,可是這對孩子一點幫助都沒有,問題會一直持續存在。所以當父母不願意面對自己的情緒的時候,孩子也沒有機會。
- 可以生氣嗎?可以生氣呀!
因為你是人,這是你的感覺、你的情緒,但必須想辦法練習適當表達自己的情緒。
- 可以兇小孩嗎?當然不可以呀!
你可以對孩子有情緒,但是你的生氣不要對著孩子生氣。不可以直接丟情緒給孩子,這是一個面對的態度:面對「我自己是會生氣的」、「孩子做這事就是會讓我不爽」,就是會有情緒,但可以試著對空鳴槍,不要直接對著孩子發生,因為孩子沒有能力去處理你的情緒。如果當你把情緒丟給你孩子,孩子會再丟給你,情緒就會一直丟來丟去,事情一直沒辦法解決。你情緒太滿的時,會希望有人接住,但孩子有沒有能力接住你的情緒?沒有啊!
- 孩子沒有能力接住你的情緒
隊友也不見得有能力,你的孩子更沒有能力處理你的情緒,所以我們必須先分清楚「這到底是誰的情緒」。
第一次上學的複雜情緒,是誰的?
舉個例子:孩子去上學,上學大部分小孩都會哭,為什麼?不習慣,因為他們本來住在皇宮裡面,現在要被關到集中營。每天早上都要哭,從皇宮到集中營,有幾個小孩會心甘情願?很少。但是大樹老師跟各位說:「小孩的適應能力都比你們好。」孩子是情緒反應大,因為他還不會壓抑自己的情緒,只會用哭鬧的方法。但我常常看到新生入學有分離焦慮的是誰?媽媽,所以這是誰的情緒。媽媽有分離焦慮要去找方法處理,如果媽媽沒有看到其實是自己捨不得,很容易會投射在孩子身上,「我的小孩會不會適應不良?」「老師真的會好好照顧他嗎?」「同學會不會欺負他?」。這都是誰的?家長的。孩子會不會有適應的問題?會有。所以我們要練習分清楚這是誰的情緒。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勢必會遇到很多挑戰、壓力,很多事情都還不會,他會有很多的情緒,這些都是自然的現象,所以像上學這件事情,就把小孩交給『自己信任的人』,讓專業的老師處理。那孩子回來會不會抱怨?會,我不要上學。怎麼辦?就不要讓他上學嗎?
「你不想上學是不是?」
「你不想上學怎麼辦?」
「媽媽抱一下好不好?」
猜測他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跟感覺,但不用處理這個問題,只要陪伴他的情緒即可;陪伴後,明天還是一條好漢,繼續打起精神去上學。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壓力、挑戰,我們可以陪他練習、面對,雖然我們父母會捨不得,像媽媽通常會捨不得,但爸爸送去就不會,為什麼爸爸的情緒就分得比較清楚?我覺得不是爸爸分得比較清楚,而是“爸爸通常都是把自己的感覺關掉”,所以爸爸不太有感覺,而媽媽就一直很有感覺,其實是媽媽比較容易有分離焦慮。因此,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上學時,“爸爸送去都沒事”。
情緒本身不是問題,他有點像是一個能量,像是身體的一個警報器。情緒需要有人看到他,然後被表達出來,那個能量就會消失。我們看到孩子有情緒,我們就會害怕,就會想逃,是因為我們自己常常不願意面對自己的感覺。這樣,事情就會越來越複雜…
大心診所初診|立即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