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樹育兒🍀媽媽不要太嘮叨
就是因為孩子聽不到!講不聽!什麼都做不好! 媽媽就會囉囉嗦嗦嘮嘮叨叨… 怎麼辦…
大樹老師告訴你^_^
運用藥物與心理治療,讓挫折與煩惱安心的靠岸。
就是因為孩子聽不到!講不聽!什麼都做不好! 媽媽就會囉囉嗦嗦嘮嘮叨叨… 怎麼辦…
大樹老師告訴你^_^
媽媽這個角色要說清楚很複雜,她們很多攻擊性、很多控制,也會很多保護,交纏在一起,謂之「母女的糾纏」。
育兒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大喊:「不可以XXX!不可以OOO!」久而久知,可能會讓孩子什麼都不敢碰,反正我做什麼都不可以……
父母為了孩子好,本來就是會有很多「不可以」,但我們的重點應該是要慢慢引導孩子學習思考:
『為什麼爸爸媽媽說不可以?』
『那什麼才可以?!』
讓孩子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
思考與表達是要學習的。
多練習思考與表達,他就會發現,
原來自己可以想通的。
「什麼是孩子需要的?」一直不是亞洲國家或是華人文化所在意的,因為小孩子要聽話,順從父母就好。我們文化焦點不太在意小孩子的內心狀態,不會去問他們要什麼,我們只會說他們該學什麼,學問要怎麼做;注重認知的發展,要怎樣能夠聰明,要怎樣才會乖。所以我們對孩子的在意是乖不乖,乖的意思就是你符不符合社會的規範,你符不符合大人的要求,你能不能順從聽話,可是不太知道孩子要什麼。
歐美看似沒有那麼注重家庭,其實是很注重家庭品質的。亞洲文化中,基本上是工作比較重要。家庭的設定以責任為基礎,大家都要犧牲,有很多規範,可是不強調親密的交流、感情的聯繫。不同文化的影響下,形成了不同的家庭結構和狀態。
現在有一種說法,養兒育女的經濟成本太高,結婚已經是一個門檻了,生了小孩會讓你本來還OK的生活品質急速下降,經濟負擔是很重的。其實不完全是經濟門檻的問題,不只是要花很多錢,你同時也要花很多時間。當然時間在現代社會越來越等同於金錢。同樣的時間你可以拿來休息、賺錢,可是你拿來照顧小孩就會好像丟到水裡面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