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年夫妻的相處之道04:熟齡後離婚

  日本很流行熟齡離婚或分居,責任已了將恩怨結清放下,成全彼此的新生活;台灣在這方面較不容易。選擇放手丟掉痛苦、把自己的快樂當一回事,一開始會有龐大的空虛跟茫然感,可是也才有空間養成或擺放好的生活;反面決定抓著痛苦、不放下的過生活,同時也會造成子女在成年後仍然受苦、放不下這樣子的爸媽。
  所以作為小孩成年後要學一個認知是【如果不面對自己的苦,沒有一個完美的東西可以完全填補內心的洞,就連孩子也無法,所以父母自己要去面對】並將你的情緒慢慢跟他們分割,同時要學著偶爾陪他們演戲但不入戲,滿足一點他們上癮的東西。

閱讀更多

熟年夫妻的相處之道03:辨認互動模式與學習溝通

  兩人互動都有彼此的雷區,有默契就會閉讓掉,怨偶就是知道對方的地雷還去踩。較高階的學會親密是要把這些互動模式跟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給搞懂,學習「心口合一的溝通」,並允許伴侶的不完美,這樣比較容易形成默契,也比較容易幸福。
  另外就是原生家庭,某部分父母過世的永遠在覺得自己對不起父母親,父母還在的則一直努力照顧他們,如果放到夫妻關係來說的話,就會沒辦法把力氣放在另外一半跟小孩身上,這個當然就會造成親密的困難。

閱讀更多

熟年夫妻的相處之道02:放手

熟年夫妻要學習放手。比如小孩子長大了,父母要知道放手;對伴侶也會有些放手,有些東西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過問。
放下要很多心理條件,比如說你要開始回顧人生,發現自己得到什麼,收穫什麼,失落什麼。允許人生失落,讓大家歸零,火氣全消。最後可以過一個比較自由跟簡樸的日子。

閱讀更多

熟年夫妻的相處之道01:允許失落並長出新的自我

  五十歲以後有些人可能發現經濟上沒法再賺更多、感嘆某些事再來一次可以做更好、或要面對親友與孩子的死亡,而這些大勢已定、你已經沒辦法了的事都會帶來失落感,所以要開始允許失落、能夠哀悼。
  越能夠歸零或是放下恩怨不被過去給束縛的熟年夫妻,越容易展現新的生活。新的生活是指開始有新的探索,例如現在很多中老年人開始學習使用Line。而有了新生活的可能性、有新的互動模式,結構也會隨著變化,新的自我會長出來。

閱讀更多

從前人的婚姻4完結:結構變化─空巢期

小孩長大以後家庭變成只剩兩個人的狀態,兩人之間相處的問題也會因為『空巢期』的來臨而加劇。因為之前還可以把注意力都放在工作和小孩身上來轉移衝突,當然同時小孩也常是衝突的來源,可是至少不用去面對兩個人到底合不合的問題。甚至有些夫妻為了賺錢分居,可是一旦沒有小孩當藉口,退休了兩個會重新住在一起,這才是「新同居時代」的開始。

閱讀更多

從前人的婚姻3:結構變化─自主性的轉變

關係中有很多形式,有一種很常見的是一強一弱,這種配對剛開始會搭的很好。但我們的文化設定女生有家有小孩後要更堅強、會更多事,所以夫妻間的互動結構勢必改變。妻子會慢慢變得有力量或是強勢、強勢的男性則慢慢被磨掉一些銳氣變得比較溫吞,或是在適應太太的強大後不再那麼聽話。熟年夫妻就會在這邊產生衝突。

閱讀更多

從前人的婚姻2:結構變化─陰陽性重新平衡

男、女的性別氣質會因為更年期的影響在五十歲以後翻轉,就開始會吵架吵得很兇,如果夫妻在結婚初期或結婚前就已經學會怎麼吵架,經歷吃醋的過程,在這個階段就會好很多。他們等於前面沒有做的功課挪到後面來做,功課會變比較難,因為大家個性都定型了,沒有彈性。

閱讀更多

感覺在婚姻裡受到束縛,後悔不該結婚

我結婚快2年,沒多久就有點後悔,覺得是否不該結婚?一開始,兩個人在一起還滿甜蜜的,生活裡多個伴總是不錯。
慢慢的,我開始覺得有點窒息,因為太太對我要求很多,像是下班最好能回家吃飯、收入能再多一點、週末應該有兩個人的時間。如果我不想,她就不高興,說我怎麼跟結婚前都不一樣。我覺得充滿束縛,像被綁在小籠子裡動彈不得,似乎連氣都快沒有了,我只想逃出去。

閱讀更多

【認識夫妻互動與當父母的陷阱】

夫妻相處不要比賽誰比較好或比較優秀,很多內心無法自我肯定的夫妻,其實容易陷入這種權利的鬥爭,在那裡比較誰比較優秀。這也會是婚姻的大忌。還有幾個變形,像是比較付出多寡,誰對誰錯,誰好誰壞,這個也是大忌。

閱讀更多

【在婚姻裡面可以當公主嗎?】

  很多人渴望結婚以後還可以當公主,當公主的定義是說,渴望有一個人像談戀愛時期,全心全意的呵護自己,這是一般我們對公主的形容,或者是說有一種戀愛時的激情跟浪漫感。這個期待不只存在於婚姻中的女性,男性也會期待在婚姻裡持續享受被照顧的經驗,他們想要當王子或是少爺,也想要浪漫感,或是有一個和浪漫、戀愛感的連結。當雙方得不到彼此想要的渴望,的確很容易發生外遇。

閱讀更多